看点:青春似乎很长,我们总是抱怨学生时代有做不完的作业、听不完的说教;但青春其实很短,短到那么多的人都在慨叹青春易逝的无奈。如果想要青春无悔,就趁着年少拼一场,以没有退路的选择为动力,以不曾泯灭的梦想和坚持为底气。
八月初,知了依然在茂密的树枝上不知疲倦地鸣叫,一簇一簇的紫荆花藏在浓绿的枝叶间。如果没记错,那天是8月5号,我背着书包重新踏入了熟悉的校园,同样没有很特别的心情,平静地拿出写满笔记的书本,开始了一年的复读时光。
复读的生活和高三没有什么不同,复习课本,整理资料,做练习册,考各种大大小小的试。只是心态变了,我终于沉下心去努力,也越来越看淡月考、模拟考的分数和排名。同学说:“你总分多少啊?有人好像比你高,这次应届生也考得很好。”我点点头应和:“不知道呢,我没算过。”然后埋头继续分析卷子。
我有时考第一,有时考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六第七。不管第几,我都只是进出教室门时扫一眼自己名字的那一行,不曾关注别人成绩如何。
在一所跟市重点高中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县重点高中,跟水平相差无几的同学比来比去,没有意义。毕竟高考才见真章,那时要面对的是全省的考生。而且,别人考得好不好,其实真的跟你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你自己考得怎样。
所以,高考前,我只跟自己比。我默默地翻书本,做试卷,一点点地查漏补缺。
我依然把试卷上出现的不熟悉的拼音、成语抄在本子里,早读课反反复复地读。沿用高三的数学错题本,摘抄做错的选择填空题。特地拿了个新的大笔记本分门别类抄地理的简答题,先抄本省历年高考真题,工业、农业、自然地理等各留几页空白,然后随时根据老师发下来的还带着温热和油墨香味的最新模拟卷更新补充。我试图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慢慢地也摸索出一些门道。虽然后面的几场模考我地理成绩也是像正弦函数图像一样起起伏伏不稳定,但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我就靠着这种“最后的结果才最重要”的心态,安安静静地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复习,一次又一次的模考、月考、周测、小测。我从不为自己算总分,更不去费心打听别人的总分,任成绩排名起起落落。
那是充实也煎熬的一年,煎熬到又一年高考结束时我都觉得这一年真漫长。但是用一年青春与汗水为自己赌一个更高的起点更好的未来,这场豪赌我赌得心甘情愿。我告诉自己,如果不去真正努力一次,以后我一定会后悔曾经的自己没有为梦想拼一场。
高考前一个月的自己,是如今的我偶尔回想并感激的自己。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淡定。市一模我考得不错,仿佛望见了黑夜尽头斜射过来的曙光。市二模的成绩却一落千丈,我极力掩盖心底的担忧,临渊挣扎。文综是我的短板,如果不补好,我的总成绩很难提高。于是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文综,坚持到高考前一周。
我已经完全想不起,高考那两天的天气如何,是万里无云的晴天还是大雨倾盆,我甚至想不起高考前和考场上的自己是怎样的心情。我不记得文综留到最后写的政治大题有没有写完,不记得英语作文题目是什么自己又写了什么。
我记得的,只有写作文时字迹由清秀变得潦草,最后终于匆匆赶完;只有数列那道题因为毫无头绪而随便写,想着就算不会也要拿到一点儿步骤分,但写到答题框的一半时忽然灵光一闪发现了突破点,赶紧画掉颤抖着手飞速重算;只有做历史选择题时前两题就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束手无策,几番分析后咬咬牙选了个答案。噢,我还记得考前一晚准备睡觉时,曾经暗恋过的男生打了个电话来说“加油”。
最后成绩出来,超过重本线20分,文综考了自己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虽然还是没能够考上梦寐以求的学校,但至少没有辜负一年的时光。
如今又到了紫荆花开的时节,一树一树的粉白花朵灼灼开放。大学校园里,有雅致的石桥流水、蝶飞鸟啼,夜光的钟楼提醒着从图书馆晚归的学生,高大疏落的中华杜英依傍着温暖的宿舍楼。
岁月漫长,但青春说长不长。既然还年少,就全力以赴地拼一场。他年若得青梅煮酒,亦能以年少就开始书写的气略篇章,笑谈不愿怠慢与辜负的初心梦想。
(摘自《中学生百科·悦青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