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一步一步证明自己
《庆余年》让“小范大人”火了,张若昀让范闲”活了!在2019年的冬天,这部陪大家共庆余年的剧,凭借各角色鲜明的人物设定,和“不按套路出牌”、峰回路转的剧情发展,频频登上热搜,作为男主角的张若昀自然也备受关注。
还记得最初《庆余年》官宣演员阵容的时候,有网友吐槽“超豪华配角阵容啊,就是主角弱了点”,甚至有人质疑“他是怎么接到这样的剧的”。相较于剧中7位国家一级演员、4位国家级话剧演员以及一众表演经历丰富的老演员,不得不承认,男主角张若昀在其中确实不突出。
但张若昀说,《庆余年》是他接戏过程最“冒进”的一部戏。2016年年底,看完《庆余年》小说和剧本后,张若昀首次与出品方和导演见面,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相当不客气:“我也不知道这么说合不合适,但小范大人非我莫属。”当时他还只是备选男主角之一。
为了拿到“范闲”这一角色,张若昀在背后做足了准备,他认真把近380万字的原著小说读了个通透。而这也是张若昀在演员生涯里争取角色最直接的一次,他感受到了自己与角色之间强烈的连接感,“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之后,我一下就看到了其中我的位置。”
张若昀对出品人程武所作的一个多小时的角色阐释,让他最终拿下这个角色。张若昀饰演的范闲,深情不失可爱、狡黠中带着沉稳,面对庆帝深沉谨慎,告别奶奶又无限温暖……这部剧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上了带着凛然少年气的范闲,他像一道光,在绝境里反抗,在阴谋中成长,虽然被一众老戏骨环绕,却更加鲜活丰满。
无论是《无心法师》里温柔深情的张显宗,《法医秦明》中理性孤傲的秦明,还是《九州·天空城》中蛮横霸道的“澜州第一美人”风天逸,《惊蛰》中痞帅机智的陈山……玄幻、谍战、悬疑等不同类型、各种题材的剧,张若昀都尝试过。他却说:“我还有一大块田地等着开发,只要遇到合适的角色,我就会迸发出来。”在演员这条路上,他一直在跟自己赛跑。
上中学的时候,张若昀就有了想当演员的想法。
高三那年,他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班主任在对他的成绩和未来进行了慎重的综合考量后,允许张若昀离校,准备艺考专业课,而老师的这个决定让他至今感恩。
现在想想,他觉得少年时代是人生最难忘的时光,已经开始做一些事,又做不了太多,但拥有的快乐是双倍的。他觉得自己对表演的兴趣是在学校里培养起来的。
“喜欢一个行业不是因为自己能干好,很多是因为感受到这个行业有多深,‘大牛’们有多么打动自己。”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回顾自己演的角色,他才发现自己有多么不足,才发现这是一项一辈子修行不完的事业。
从2004年在电视剧《海的誓言》中的第一个荧幕角色至今,张若昀入行16年。他曾经为了拍好一个镜头,在烈日下跪在湖边,导演刚喊“开始”,他就双手捧起湖水往嘴里灌。而在这场戏之后,他吃了一个月的打虫药。
也曾在拍摄《法医秦明》时,为了进入角色而把自己关进小黑屋,看各种恶心血腥的视频和图片。在这部剧火了之后,他还调侃采访的记者:“现在手机里好像还有,你们想看吗?”
纵观他参与的剧集,其中不乏佳作,却也有一些品质平平的作品,但作为演员的他倒是极少失手,努力塑造每一个角色,而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进步。
生活中的张若昀,会说流利的英语,喜欢读书,对王小波、爱伦·坡都爱不释手,也在微博分享一些随笔……他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是优秀的地质专家,“张志新公式”就是以他名字名的测绘公式。张若昀家有一面墙,都是厚厚的文史书籍,爷爷没事儿就爱拉着他讲。
他反感被过度关注私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我希望自己是被认可的,或者说属于娱乐大众范畴的,是演员的这个身份和我表演的角色,而不是全身心去娱乐大众,这不是我的义务。”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纲举目张】
思辨:张若昀用事实证明:不穿天生的黄金靴,哪怕慢慢行走,一样可以抵达梦想之巅。比起尽早地抵达彼岸,选择去做不知疲惫的泅渡者,才会在沿途收获更多,才会增添人生的厚度。
立意:①勇于尝试,并敢于挑战自己。②努力的人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③人生中的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