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郑在欢,九零后作家,音乐人。生于河南驻马店,长居北京。标志性的黑色幽默语言,残酷的故事素材,让他的小说好笑又好哭,并且极其好玩,发表有《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我曾经是一个“狂热”的写作爱好者,不过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想想而已,很少动笔去写,一来不知道怎么把脑袋的想法落实到纸上,二来怕词不达意,表达不出真实想法,三是写来写去内容太分散,没有中心,就算写完了读者看起来也不知所云。经过本小白鼠的亲身试验,发现写作是真的有套路的,不管是写短文还是写小说,掌握了之后,相对于别人赤手空拳战斗,你已经带好了全副武装。完全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不仅能写出东西了,而且又快又高效。这里我搬来了前人提出的理论,加上自己总结的方法,强烈推荐给你们!
下面就说我的写作五部曲:
(一)进入状态
训练自己进入写作的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反复阅读收集的资料和分析大纲,运用想象力和直觉对资料进行“头脑风暴”,使用不同的概念将资料的内容串成一个整体,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图画出来,设想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假设不同的读者群对自己的作品会有什么反应。
1. 制定写作大纲
写作之前,可以先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大纲,帮助自己提前思考。提钢不必过于固定,可以根据写作的进展随时修改。在大纲中应确定自己的基本故事线讲故事的主人公以及写作的风格,从而决定原始资料的取舍,并可以对写作的具体步骤进行预测。
2. 与假想读者进行对适
在对写作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假定一些特定的读者,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其进行对话。例如,如何向假想的读者介绍自己的论点或故事;如何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故事是可信的和有意义的;如何回应他们对故事真实性的质疑等。
3.自我追问
为了使自己进人写作的状态,我们还可以不断自我追问: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现在得到的论点是否可以支撑整个故事?我如何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回答完善这个故事?
在这种追问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对自己的写作构思进行阓整。 此外,我们需要时刻将纸和笔带在身边,即使是在度假和躺在床上的时候也要不失时机地记录下自己转瞬即逝的灵感。
(二)开始写作
1. 克服来自自身的阻抗
“万事开头难”,对于新手刚开始写作尤为如此。我们总是遇到各种阻抗:我手头要做的事情太多,无法定下心来写作;我的资料太繁杂了,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的脑子里想法太多,可就是理不出个头绪来;我我现在时间不够,不能进入角色等。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妨从很小的一点(如一个想法、一个概念、一个事件)开始写作,否则则将无止境地拖延下去。
2. 写作的时序和顺序
其实,在收集资料时我们就应该开始写作了,不必等到所有的资料都收集好了、所有的问题都想清楚了才开始。
在自己对资料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就开始写作有很多优势,因为这时我们有很多想法和感受,而这些想法和感受可能是最“真实”、原初、未加修饰、原汁原味的,最能反映自己当时的反应。很多有经验的写作者的一个诀窍是:不必总是从一章写起,可以按从易到难的顺序逐个攻破堡垒。通常,他们先从对 方法的反思开始,因为这一部分比较直接,前后程序比较清楚;
然后开始撰写正文,最后才写开头的内容简介。之所以将第一章放在写作的最后,是因为通常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想写什么,已经写了什么,才真正了解自己的意图。因此,第一次写作时,他们通常尽快地把草稿写出来,然然后对内容进行修改。至于写作的风格和修辞,可以等到写作后期再考虑。
(三)继续写作
1.保持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文章写作开始以后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持不断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保持写作持续性的有效办法之一是阅读自己前面已经完成的部分。这部分通常与后面计划要写的内容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可以为我们继续写作提供兴奋点和内容生发出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想办法给自自己“充电”,如除了自我激励之外,还可以经常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初步成果,征得他们们的支持以及建设性的意见等。
2.机智地对待写作中的困难
如果我们在写作中遇到阻抗,应该像在考试中遇到难题一样先绕过去,先挑容易的部分做,然后再回到困难的部分。假如我们对这些难题穷追不舍,不仅会浪费自己大量宝贵的时间,而且容易使自己产生受挫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失去信心。通常在完成了比较容易的部分以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自己认为困难的部分似乎也不像一开始感觉那么难了。写作时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试图第一次就“追求完美”。 任何文章都是需要修改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应设法把自自己想说的话充分地表达出来,不必过于追求修辞和文采。修改和润色是下一步的工作。记住: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3.牢记自己的文章中心
在继续写作的过程中,有的作者可能容易忘记自己的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给观众。他们常常被写作的过程和内容所吸引,忘记了写作的焦点是什么、自己到底是突出什么想法。
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此类迷惑,作者可以有意识地问自己:“我到底在说什么?我到底想说什么?我最希望说明什么问题?”因此,如如何在想法极其丰富的情况下不至于跑题,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必须时刻考虑的问题。
4.不断聚焦
如果想法确实过多、过杂,写作时不知所措,我们可以尝试采取如下解决办法:审视自己过去使用的故事线是否合适,是否能找到更好的线索;提醒自己,写作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就像是一个漏斗,越往下收口越小,而聚焦就是一个不断浓缩的抽象概括过程。
(四)修改初稿
初稿完成以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修改,一般来说这个工作可以在以下两个层面上进行。
1.宏观层面:对文章整体结枃的调试
在对初稿进行修改时,一般应该先从比较宏观的层面开始,这时应该采取一种退而省之”的姿态,从更高的视角对文章结构作整体性的审视。
考察自己的写作是否将所有的部分都有机地整合起来,如果有的部分与整体不相吻合,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该删就删,绝不留情。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请一些思维比较清晰、或者熟悉的同行或朋友帮忙阅读初稿,提供反馈意见。
2.微观层面:对文字进行修改和润色
文章整体结构基本“定局”之后,就可以对文字进行修改和润色了。
对文字进行修改时要特别注意行文清楚、简练、质朴、细密。
文风要简洁、干练,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矫揉造作,卖卖弄“知识”。整理工作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不必期待一次性完成,需要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五)结尾
每个作者都有不同的结尾风格,各有特色,这里并没有最好的方法,适合文章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千万小心别让辛苦写出的文章最后沦落成“烂尾工程。”这里推荐我最喜欢用的两种结局:一、戛然而止 ,二、中心点题 话不多说,自己体会。
哎,我又要去写稿了,再见朋友们。
(摘自豆瓣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