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入文:不得举行“誓师大会”,其实是指要抛弃那种简单粗暴的“鸡血鼓励”方式,并不意味着在考生的激励与引导上,学校就可以束手不管了。反而,这给学校如何最大化激发考生潜能,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会同浙江省委网信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减负方案》),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减负方案》中规定,学校不得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
其实,早在在2019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小组讨论中就表示,不能去搞杀气腾腾的百日誓师动员大会,不能让校园里充斥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血腥标语。
不可否认,在考前的高压氛围中,适度的鼓励可以起到减压与振奋士气的作用,但是,不少中学的“誓师大会”已经有异化为纯喊口号、“打鸡血”的危险。在本来就紧张的考前氛围中,类似“今日疯狂,明日辉煌”“提高一分,横扫千人”式的口号,非但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一种极端的亢奋,给考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反馈。
有心理老师指出,在中高考的特殊阶段,人的情绪还是放在冷静、平静的状态下比较好,过度的情绪掺杂其中反而降低、干扰大脑的思维效能;唯有在中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效能。
不举行“誓师大会”,既是“时间减负”,也是“精神减负”,可以让学生节省有限的复习时间,以更轻松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备考中,考出好成绩。
(摘自《新京报》2019年10月30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