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综述:“明天开始行动也不迟”“放纵自己一次没什么”“下次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一些年轻人感叹,由于缺乏行动力,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以至于年初满满当当的计划表,年末时一看,完成的项目屈指可数。最近,有媒体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7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5.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爱拖延,总想着“明天再行动”。57.0%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区”,不想跳出来。
【青年之声】
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刘媛媛
美国作家尼尔·唐纳·沃许说过:“真正的人生始于你走出舒适区。”
人生的美妙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太贪图安逸的人生,是没有精彩和趣味可言的。在舒适区待久了,你就失去了去抵抗未知的能力。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在监狱里待了大半辈子的图书管理员老布,被假释之后,却无法适应自由,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的意义,于是选择了上吊自杀。
对他来说,肖申克是舒服的,他在里面有事可做,有人可交,受人尊敬,可是本质上,那只是一个困住他的牢笼,是让他断绝与社会联系的元凶。
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将一只青蛙放入装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在容器底部慢慢加热,在这加热过程中,青蛙的体温能随着环境的温度进行自我调节。所以青蛙没有因为水温渐热而跳出容器,反而是因为水温的舒适在其中悠然自得,直到最后发现温度变得无法忍受,但它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被活活烫死于水中。
网上有一个演讲视频很火,主题为“跳出舒适区去生活”,演讲人是世界上滑雪排名最高的女残疾选手Amy Purdy。Amy在19岁那年遭遇了她人生中最大的挑战。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她失去了双腿,左耳失聪、失去脾脏和肾脏。
她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她想周游世界,想滑雪,想过着奇遇而有故事的生活,这个毁灭性的打击,一度把她推入深渊。她失去了双脚,可是上天并没有剥夺她活出自信美好人生的能力,她想要冲破重重阻碍,走出困境。
热爱滑雪的她,为了回到滑雪场,花了一年时间寻找适合自己滑雪的“脚”,尽管没有找到,但也没打消她的激情,她果断选择自己装配零件生产假肢,最后给自己做了可以让她滑雪的“脚”。后来,她刻苦练习滑雪,参加比赛,连续3次夺得世界滑雪锦标赛冠军,赢得世人的尊重。
2005年,Amy投资了一个专为青年残疾人服务的非盈利组织,帮助他们去参与和享受极限运动,她还去了南非,为那边贫穷的孩子送去了可以舒服走路的鞋子。
疾病和身体的残缺并没有阻止她去周游世界,没有中断她对梦想的追逐。她也没有选择躲在自己舒服的小角落,而是超越局限,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开启了辉煌的人生故事。
所以,不要把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当做坏事。只要你敢于走出去,你就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做任何你想成就的事。
当然,如果选择跳出舒适区,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放弃现有的东西去做出新的尝试。你会承担一些焦虑和担忧,变化总会伴随着阵痛,但是只要你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克服它们,你就会开始加速成长,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这里,我想给所有想要走出自己舒适区或者已经走出来的朋友们几点建议:
行动:哪怕第一次行动失败了也没关系,继续第二次、第三次……相信我,你会从中收获很多。
鼓励自己:也可以是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这样你便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及时调整:在行动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和自我适应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
自我检查:时刻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
总而言之,我由衷地希望大家能够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哪怕是走出一小步,说不定会带你去到更远的地方。
(作者系《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摘自腾讯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