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2019年 第一时间2019年]()
扉页
你的下一次已经用完
厉 勇
朋友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耐人寻味。她的女儿读六年级,晚上11时肯定上床睡觉了。女儿的睡眠不是很好,家里有什么动静都会被吵醒。朋友的老公经常有应酬,晚上11时回来算早了。回来后,看电视也就罢了,还总是把声音弄得很大。说了他很多遍,他总是说“下次注意”,然后下次依然没有注意。
有次,女儿因为第二天有考试,被吵醒后,冲到客厅,生气地对她爸说:“你有没有搞错,总是把电视开得这么吵,影响我宝贵的睡眠!”她爸一愣,然后尴尬地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下次一定注意。”那神情仿佛做错了事的孩子。没想到,女儿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很有深意地说:“你的下一次已经用完!”女儿一语封喉,把自己的父亲给教育了。
“你的下一次已经用完。”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关注。这句话,言外之意,是你已经不被信任,因为一而再、再而三地推给下一次,却不去改变,反而成了习惯,这句“下次注意”已经失去了效用。也可能是因为“这一次”造成了严重后果,再没有机会有“下一次”了。
人的一生会听到好多“下次注意”,有的是自己说的“誓言”,有的则是来自别人的善意。
小时候,冬天上学迟到,班主任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也许会笑着说,“下次注意”,还温柔地摸摸你的头。这里的“下次注意”,是最好的提醒。
上班第一天,你因为起床晚了,加上堵车,到公司迟到了5分钟,急匆匆跑进电梯,刚好碰到老板。老板一言不发地看着你,你也许会满脸堆笑地说:“抱歉,堵车,我下次注意!”这里的“下次注意”,似乎是最好的借口。
我想起自己来到出版社工作后,事情繁杂,有时候时间紧,任务重,一路跌跌撞撞,也犯过大大小小的错误,被批评的时候,肯定会说“下次注意”。吾日三省吾身,的确有些羞愧。其实很多错误,明明很低级,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像一个不长记性、屡教不改的顽劣小孩。
忙中出错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常用借口:做个表格搞错了数据,拟合同写错一个字不想重新写,样书提印单写错书号……主任发现错误后,总会批评:“叫你下次注意,你怎么又写错了,真是……”我总是心存侥幸,现在想起朋友讲的那个事例,我猛然意识到,我在工作中犯的小错误太多,我的下一次也许早已经用完了!我在大家心目中的口碑,也许已经损毁。
说白了,这是一个人责任心不够的体现。
很多时候,下次注意和亡羊补牢是一样的,基本没有什么作用。比如,因为不注意交通安全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你骑的车撞了行人,你信誓旦旦地保证:“下次一定注意!”这个誓言和保证,在交通事故面前,多么脆弱。如果继续掉以轻心,有些后果你可能再也担不起。
我们要养成认真严谨、细致用心的做人做事习惯,千万别老想着“下次注意”,而是要时时提醒自己:这次注意。如此,做人做事才万无一失。
(摘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07 国事/热词
热词一
强制休息
周伟光是浙江海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的医生,近日他收到了一张强制休息的通知单。原来,最近一段时间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他身体吃不消了,却“硬扛”着坚持工作。从3月11日起,周伟光就断断续续有发烧症状,却一直没有休息。13日上午他高烧到39 .5℃时仍在处理医嘱,中午又一头扎进手术室里,协助同事做完手术。同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大家一碰头,立即达成共识,给周伟光开出了这张通知单。
热议
①这张通知单,很人性化,也有人情味。“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拼命哲学不该鼓励,更不宜宣扬。爱惜身体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
②“手里攥一千个线头,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真正的敬业绝非一味硬扛,更不是以命相搏。请牢记:身体才是本钱。
③职工是否敬业,与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正确,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命题不同,答案当然也会不同。以自损健康的方式体现敬业精神固然可贵,但未必科学。
解词人:罗志华
医疗行业需要倡导敬业精神,但更需要尊重生命。医务人员是否尊重生命,直接关系到他们如何对待生命、怎么治疗疾病。医生体现敬业的最好方式,是将生命放在首位,是珍惜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健康。且这样的生命观不应将自己排除在外,因为不在乎自身健康的医生,也可能将这种态度带到工作当中。
医生理应更加珍惜自身健康,但现实并没有为此创造有利条件。医生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忙闲不均,在大医院的部分科室,医生没日没夜连轴转是常事。很多医生看完门诊去病房,医嘱没完成,又到了手术时间,抢救等不得,病历也拖不起。医生之所以忙碌,既有诊疗流程设计和分工等方面的问题,更关系到分级诊疗等宏大的医改命题。“不带病上岗”在医疗领域变成现实,既需要观念更新,更需要日常工作规范予以确认。
医生直接与生命打交道,最能懂得生命与健康的可贵,对生命与健康的认识也更为透彻,更加超前。这些因素决定,“不提倡带病上岗”应该首先成为医疗领域的普遍共识,用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引领其他各行各业都更加珍视生命与健康,自觉摒弃过时的观念,不再以牺牲生命与健康为代价来凸显品质或提倡敬业。
热词二
基层减负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
热议
①为基层减负不是倡导放任无为,而是呼唤真担当、真作为。
②对于基层干部应该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魄,这样他们才能在广阔天地里大胆作为。大力推进基层减负,就是在倡导信任式管理。
③“减负”迫在眉睫,但做好做实为民事业,“提质”也刻不容缓,因此必须答好基层“减负”和“提质”两道题,在“减负”和“提质”中让基层事业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④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花费在形式主义的陪会、迎检、考核、撰写汇报材料等上,是一种“可耻的浪费”。
热词三
小卖部
近日,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装满童年记忆的校园小卖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对此,一些网友不无遗憾。
热议
①校园小卖部的取消,是一种习惯的改变,需要校方更多的耐心和关注,让孩子们适应没有小卖部的更为单纯的校园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②禁设小卖部,不仅给孩子的健康上了一把锁,更给校园廉政上了一把锁。众所周知,校内小卖部是一块被垄断的“肥肉”,此块宝地的“招标”往往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各种校领导“亲戚”等长驻其中。
③事实上,童年时代的小卖部并不像记忆中那么美好:它早早给孩子们种下了“甜蜜依赖”的种子,高糖饮料也好、零食也罢,孩子们对“好吃的”情有独钟,导致了少儿肥胖甚至是身体早熟现象。
④禁止中小学设立小卖部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在管理学生方面方式或许会趋严,而学生们要有心理准备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