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2019年10月下刊 《第一时间》2019年10月下刊]()
《中国好声音》该不该上网络歌曲
近日,《中国好声音2019》节目中,导师李荣浩为学员选了一首网络歌曲参赛,随后引发网友质疑:一个音乐竞技类节目,究竟该不该选这种网络歌曲(抖音神曲)?
8月25日,李荣浩为自己辩解称,音乐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与好坏之分,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这两种形式;网络歌曲并不代表没有档次、没有品位。他还现身说法:“我出生在穷人家庭,不管我多努力,被多少人认可,难道就注定是下等人、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吗?”
【多维解读】
解读一:别把“高雅”“低俗”的标签到处乱贴
音乐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音乐和饮食一样,各有所好,有的喜欢美声,有的喜欢通俗,有的喜欢摇滚,有的喜欢嘻哈,有的喜欢民歌,有的喜欢乡村,任何人不应把自己的审美观和喜好强加给别人,更没有资格摆出音乐判官的架势,把“高雅”“低俗”的标签到处乱贴。不要因为不喜欢就去鄙视任何一种音乐,音乐有高低之分,但无贵贱之分。
解读二:“英雄不问出处”,音乐也是如此
在音乐史上,像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等世界殿堂级的音乐大师大都出身卑微,并且没经过科班训练,完全靠自学成名的勋伯格,其作曲与和声教材至今仍是世界著名音乐学院的教材。既然音乐家“英雄不问出处”,音乐也是如此,不管音乐体裁是怎样的,也不管音乐的出处如何,只要人们喜欢,就可以在任何场合演唱。另外,音乐发展是不断自我革命的过程,一个时期的“高雅”音乐,在另一个时期可能就被视为“低俗”音乐;反之,一个时期的“低俗”音乐,在另一个时期也可能被视为“高雅”音乐。
解读三:音乐传播的方式已经改变
当下,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音乐版权的赛道并提供了一些新的玩法:他们与歌手(创作者)签下服务协议,拿下一首首在他们看来有在短视频平台上具有爆款潜质的作品版权,再用流量操作将歌曲捧红,令歌手的商业演出费用得以上升,并从演出费中抽取演唱这首歌曲的授权费用。同时,将曲库授权给流媒体收听平台获取更多利润。另一方面,短视频音乐的听众也并不在乎一首歌曲的歌手是谁。这归根结底,是因为音乐的传播方式已经从以前的“聆听”转变为了“跟唱”。听众只要得到一段能令自己兴奋愉悦的音乐,就能自己参与短视频演绎,很快投入到和这首歌曲本身的互动中去了。通过这种高参与度的听歌模式,人们已经不需要通过歌手来和歌曲产生联系。
解读四:与其急着为网络歌曲正名,倒不如用更多优秀的作品去提升大众对审美
诚如李荣浩所说,山珍海味未必比酸辣土豆丝更高贵,可问题在于当山珍海味和酸辣土豆丝对食客来说是一样的价格,却有更多人依然选择去吃酸辣土豆丝,只因为后者的口味更能解馋、更刺激,却对无人问津的顶级厨师的苦工和菜肴视而不见,这令人感到讽刺。早在几年前,李宗盛在一个论坛上对音乐人喊话:“各位的审美决定我们这个时代音乐的面貌。”并批评如今音乐界门槛低,“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垃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多”。作为音乐人,的确应该思考我们输出给下一代和华人圈以外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与其急着为《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正名,倒不如用更多优秀的作品去提升大众对审美。
解读五:网络神曲时代,距原创的春天有多远
在“15秒推红一首歌”的抖音时代,不断有音乐人表示担忧,担忧原创音乐的生态和普通乐迷的审美。大家都说现在是唯流量时代,“原创音乐人”的门槛越来越低,音乐作品质量也良莠不齐,音乐市场更是逐渐呈现娱乐化、商业化发展,神曲与口水歌强迫性占据大众的耳朵,真正的原创好音乐却越来越难以呈现。其实,神曲时代也可以是原创的春天。每个人都有爱音乐和创作的权利,量变到质变。这只是一个过程,玩着玩着就会不同,就会有好东西出来。当更多人愿意写歌写词、当一个编曲当一个录音师和乐手,整个周边去辅助流行音乐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时,那才是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