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素材018年10月刊 作文与素材018年10月刊]()
时文鲜读
【主题】“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和成果
素材: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携手共进,春华秋实。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诚团结,汇聚了合作共赢的强大能量。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不久前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了起来,为非洲发展振兴提供更多机遇和有效平台,为中非合作提供不竭动力和更大空间。
速 写
书写丝路精神新的时代篇章
央视评论员
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共建方,越来越多的“信任票”和“支持票”已经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赢得广泛认同,根本原因正是它勇敢地破除了地缘博弈的“死循环”,顺应了“和则兴、战则废”的终极历史律,秉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法则,握住了和平发展的总钥匙,凝聚起推动合作共赢的公约数,在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当下,用开放的胸襟和务实的态度打造了崭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最初,一些“阴谋论”者鼓噪四方,甚至诬称这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面对诸如此类的恶意泼脏,中国与沿线国家一起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黄金法则,践行倡议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辟出共同繁荣之路,某些鼓噪声已日益为人们所不齿。
真合作带来真发展。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超过5.5万亿美元,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各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热情得到充分释放,共享优势互补、互学互鉴的发展机遇,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古丝绸之路因不同文明的水乳交融而流光溢彩。“一带一路”传承丝路精神,不断加强沿线国家间文化交流,坚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5年间,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了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了更多合作平台,开辟了更多合作渠道,成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有力诠释,再现了丝路沿线“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的动人历史图景,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了文化基础、注入了强劲动力。
胸中怀四海,天下一家亲。我们坚信,在丝路精神的感召下,沿线各国人民跨越国境的共鸣之声,必将汇聚成彼此互信、共同前行的强大正能量,推动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巨轮,必将驶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光辉彼岸,开启丝路精神新的时代华章。
(摘自央视网,有删改)
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寻求合作共赢,沿着这条路,很多国家将会找到一种“共同分享繁荣,一起分享进步”的路径和方法。“一带一路”倡议搭建的是一个良好的沟通合作平台。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要学会互取所长、共享资源,利用手中的优势联合更多优势,创造属于全人类的更美好的世界。
【主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素材:金钱,有人对它极尽赞美,有人对它嗤之以鼻,也有人对它淡然处之。不管态度如何,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西虹市首富》,围绕着主人公在金钱与职业操守、金钱与人生梦想、金钱与亲情爱情友情上的选择问题,探讨了如何树立正确金钱观的重要问题。电影中的人基本都爱钱,只是有人大张旗鼓地爱,有人羞羞答答地爱,有人有底线地爱,有人无下限地爱。
速 写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陈有勇
谁能抵抗金钱的诱惑?其实不必抵制,只要是合乎道德和法律,赚取更多的金钱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种获取金钱的方式,不仅富裕了自己,开发了自己的潜能,还服务了社会,为社会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孔子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赞赏人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通过勤劳和智慧获取财富。但当金钱与人生理想发生冲突时,我们的选择应该是“从吾所好”。人生的目的不应是追求金钱,金钱应该是帮助我们追求梦想、过上理想生活的手段。而且,我们不能为了追求金钱而忘了生活,忘了简单的幸福和快乐。孔子曾这样称赞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物质相对富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精神享受,感受“孔颜乐处”。精神享受是一个更高级、更持久、更美好的享受,在家粗茶淡饭、喝茶看书的生活,也是一种惬意的精神享受。
我们倡导阳光下的财富,但要坚决抵制不义之财,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为钱做违法或违心的事。公孙仪“嗜鱼不受鱼”,子罕“以不贪为宝”,杨震以“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拒金,包拯“不持一砚归”……先贤们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他们不欺天、不欺地、不欺人、不欺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良知。
当金钱与道德操守、亲情爱情友情发生冲突时,当然是选择道德和情感。要知道,金钱可以赚取,但欠下了道德、情感的债,就会不断受到来自内心和社会的谴责,很难还清。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对待金钱都要有一个不卑不亢的态度。“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一个人对待自身贫富应有的基本姿态,更进一步则要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不因贫穷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骄傲,因为人品和才华是比金钱更尊贵的东西。
在电影《西虹市首富》的结尾,王多鱼、夏竹夫妇留下养育儿女的金钱后,把继承来的巨额财富捐给了慈善机构。从报复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到裸捐,电影探究了如何使用金钱的问题。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理性驾驭财富。“腰缠万贯,每日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六尺。”个人维持生活的消费并不高,一旦钱多了,会不会花钱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的富人有这样一个理念:“一个人带着财富死去,是可耻的”。我们也看到,我国富人做慈善、做公益也正成为一种风尚。在服务社会中获得财富,再用手中的财富服务社会,这样的富人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上富有。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解读:所谓“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简单来说就是:在赚取金钱时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不违背道德要求,同时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我们还要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比如高尚的人格、真挚的友谊、温暖的亲情等,都是金钱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