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题回溯(上海市杨浦区一模考试作文题)
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凡▪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
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材料解读
这道题目的导语部分颇有些别致。别致之一在于选材,它既不是寓言故事,也不是名人名言,甚至不能说是现象热点,只是撷取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如果不是出题人的“别有用心”,这几乎是必然被人忽略的信息小浪花;别致之二在于表述,把原本可以压缩成一句的内容拆解为两句,前句说“路的创建”,后句说“路的功能”,这时,立意不能只看前句,后句此刻已然独立,对材料之整体会起到奠定乾坤的作用。
历览各地多年试题,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与之多有相似:
几个年轻的营养师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
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讲离乡营养师在城市里的成功,第二句说营养师回乡后聚焦“营养”的各种作为,第三句提到营养师以“营养”为媒介,进一步去连接城市与乡村。如果我们只从中提炼“回报家乡”和“叶落归根”等观点,对材料的把握就缺乏的深度;如果以“建设新农村”“哪里都可以创业”为立意,似乎又丢失了广度。三句话皆不可偏废,“安定有成”“营养”“城市与乡村”等等应该统合起来考虑(一般同学都做不到如此,阅卷时会面对实际放宽要求,但这绝不意味着仅从局部可以抓取出好立意,而基于整体获得的观点则往往有碾压庸常的酣畅感),抓住“营养”这一核心,扩大其外延,比如取题“营养师眼光里的营养”,从“城市的营养”到“乡村的营养”直到“社会的营养”“人生的营养”,谈“创业”可,谈“理想”也可,既贴合了材料,又提高了站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以下对“这条路”作细化解读。
1.需要关注的
“一工作室”——作为从事科学的“工作室”,是追求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抑或兼而有之?从“一”来看,是“仅有其一”还是“仅举一例”呢?
“利用”——感觉“利用”统领了整个材料,它有“吸收”“借助”等等丰富的内涵,“利用”是手段也是思路,目的在“创建”。
“太阳能”——是自然给荷兰的恩赐,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对荷兰而言,有形的“太阳能”具体可感,无形的“太阳能”又是什么呢?
“创建”——是工作室存在的意义,拿什么去创建,用什么思路去创建,去创建什么,很值得推敲。
“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当今社会,谁还会对自行车如此友善?可知在荷兰,低碳出行不止是政府推崇,更是民众的自觉、社会的风尚。“在黑暗中发光”,“黑暗”在所难免,“发光”不仅有实用功能,更富有意境的美感。
“灵感”——让人想起了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心灵的微光”,以“灵感”立意入题,是非常精准到位的。不过以此材料来看,“灵感”仅有局部功效,万当不起“意核”之重责。
“白天吸收太阳能”——“路”首先要在“白天”充分“吸收”作为上天恩惠的“太阳能”。
“晚上自己发光发亮”——“路”最大的意义在于“吸收”之后依靠“自己”的“发光发亮”。
2.容易忽略的
“荷兰”——一个很值得说道的小国,地理条件恶劣,却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曾经的世界霸主,如今的拦海造田、风车、黑郁金香赫赫有名……
“凡▪高”——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星夜》亦即“繁星闪烁的夜晚”,还有《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特别要指出的是,凡▪高是荷兰籍的。“繁星闪烁的夜晚”与前面“在黑暗中发光”一关联,兼具了意境美和哲学美。
“这条路”——“路”前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是“自行车道”,一次是凡▪高笔下的星夜幽径,还有一次是工作室的美好成果。
“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这句话独立出来放在后面,恐怕是有意为之,其价值恐怕更甚于前一句,仔细读来,“这条路”的核心地位已经夺目而出了。
3.核心话题
善于利用、入与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活源与清流……
三、标题拟设
《让这一路的夜晚繁星闪烁》《“工作室”的效益观》荷兰小新闻的大启示》《“自行车道”里的大文章》《源自凡▪高的优美意境》《什么样的“灵感”才是好灵感》《去“创建”更有意义的东西》《也是一种“太阳能”》《“发光发亮”的秘诀》……
四、思路延展
1.“工作室”的效益观
工作室都是要追求效益的,但追求什么效益决定了层次的高下;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逐导致了我们已经无法理解一条“在黑暗中发光自行车道”会成为工作室的一个重大成果;我们在追逐更高更大更强的路途上是否已经迷失了对“意义”对“幸福”最基本的理解;效益与成本相关,而最大的成本来自我们对周遭的关爱与感恩,比如太阳能,比如艺术与艺术家,大的经济成本未必有大的经济效益,更未必有大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为先,你看世界的眼光就多了几许温情;社会效益为先,你不仅善于发现美,感悟美,更能够创造美;社会效益为先,难在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也贵在有好的价值引领,荷兰发达的,不仅是它的风车和种植业,更是有高度的社会效益意识;希望有一天,身边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工作室,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2.去“创建”更有意义的东西
“创建”是用来证明自我的主要方式,更是工作室存在的意义;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创建值得推敲,是赢取眼光证明自我,还是去拥有无尽的财富,或者只是默默地为这个社会“发光发亮”;拿什么去创建,以什么思路去创建很有讲究,善于发现、善于吸收、善于利用有价值的东西,眼界决定着你的境界;去创建什么,乃至创建出了什么需要鉴别,形式小未必价值小,格调高才意义大;创建一样事物的同时,也是在创建自身的形象,创建社会的美丽图景;一条有形的路,在暗夜繁星闪烁,照耀如水的远方;一条无形的路,让我们心有所依,谙知归程;不要停歇“创建”的脚步,学会吸收,更懂得“发光发亮,让世界更美好,让你和你的行为更有意义。
3.也是一种“太阳能”
看起来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社会问题、价值观问题;时至今日,仅仅是利用“太阳能”实在难登新闻之列,这个信息的卖点在于一个工作室居然用太阳能造一条“自行车道”;之所以让我们大跌眼镜是因为我们的意识深处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加高大上一些;可是,为低碳做一点贡献很不高大吗,“在黑暗中发光”只是雕虫小技吗;出问题的不是荷兰人,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们;荷兰人有他们的太阳能,一个来自我们也看得到的阳光,还有来自我们看不到的,包括对社会事业的脉脉温情,甚至对民族精英的无上骄傲也以“灵感”的方式照耀着他们;我们也要有这样一条路,白天吸收,晚上释放,热爱周围的每一滴能量,在合适的时候去温暖去闪烁;对智者来说,荷兰的故事何尝不是一种太阳能,让我们拥有了进一步审视世界审视自我的光和热;小新闻里蕴含着大启示。
4.让这一路的夜晚繁星闪烁
《星夜》是凡▪高的代表作,“繁星闪烁的夜晚”成为了他荷兰同胞的创作灵感;这样的意境很美,但我感觉这些后人的创造即使不能超过凡▪高,也几乎已经可以相提并论,因为对美的感知以及对美的表达能力,两者并无二致;在苦难的人生中,凡▪高用他的画笔去点亮世界,在暗夜的苍茫里,一群对社会有爱的人以科技照耀前程;“源”很重要,太阳能和凡▪高给了“自行车道”以能量与灵感,而对社会、对未来的关爱作为隐形之源使得太阳能和凡▪高拥有了更加鲜活的生命;“流”更重要,“发光发热”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之前甚至之后的寂寞我们都心甘情愿,“流”的品质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也使“源”拥有愈加夺目的光芒;夜晚在所难免,因为有繁星闪烁,我们爱这样的夜晚;让这一路的夜晚繁星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