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要想成为优秀的议论文,固然要论点新颖深刻,分论点缜密有力。但有了新颖深刻的论点,只是良好的开端;有了缜密有力的分论点,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否成为佳作,还要看其论证是否有效。充分恰当的论证,才能使文章掷地有声。
论述文最关键的是要有效论证,使论证到位有深度。而事实上,在写论述文时,很多同学缺少论证意识,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论证,导致作文只能达到中等或以下档次。要想在作文中得到更高的分数,就要追求论证的有效甚至高效。一篇典范的论述文,不仅要整篇论证有力,而且其中的一个个分论点论证,也往往要能做到立论准确鲜明、论据典型有用、论证强议弱叙、结论点题扣题。笔者拟结合下面的作文题,以学生论证时出现的典型病症为突破口,来谈谈如何使论证到位有深度。
作文题如下:
姬中宪在《传承》这篇小文章里这样写:
小时候和爸爸下跳棋,爸爸教我,下跳棋有两个基本技巧:一是“铺路”, 自己的棋子间隔排开,方便自己腾挪跳跃;二是“借路”,当双方棋子短兵相接时,还要善于借助对方铺好的路,直捣黄龙。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这个作文题的最佳立意是点明成功需要铺路与借路相结合,只阐明铺路或借路的重要性也是符合题意的。我们来看以下学生的案例。
一、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案例一:无效用例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征途,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不是伟大的人,无法做那些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中国版的特蕾莎修女抚养了近九百个有过不良形迹的孩子,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生活的正常轨迹。这些孩子不正是借助了这位妈妈为他们铺设的道路而开始了新的人生的吗?所以,在为自己铺路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助别人为你铺设好的路。
——《为未来铺路、借路》
剖析:材料没有针对性。文段用意是以这些孩子为例,阐明他们“在为自己铺路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助别人为你铺设好的路”这一观点。可事实上,这些孩子本身没有为自己铺路,恰恰走上了歧路,是他人引导帮助他们走上了正路。至于前面点到的特蕾莎修女及中国版的特蕾莎修女只能说明她们用爱做小事帮助别人,在积极为他人铺路。论据根本支撑不了观点。因而我们在选例时,要特别注意例子的典型有用。论证这个观点,可以采用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为例,她的刻苦研读、实验是在为自己的成功铺路,而借助古籍借助团队合作是借路。
案例二:以叙代议
米开朗琪罗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却也有着奇特的个性——他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艺术创作。在与教皇发生矛盾后他被再次起用,米开朗琪罗本想大展身手,却被要求创作壁画。要知道他可是个艺术雕塑家!他从未画过壁画,但在助手的协助下事情有了进展,他却辞退了所有人,因为他们做得不够完美,他经常和他们争执辩论。米开朗琪罗是个艺术至上的人,他认为这和他毕生追求的艺术理念不符。米开朗琪罗独自奋战,不但累坏了身体,而且这壁画也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最后变得模糊不清了。可见埋头苦干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你的良师益友那儿。
——《埋头铺路,携手借路》
剖析:这段文字是典型的观点加例子型,事例叙述冗长,议论笔墨偏少。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论述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方式与记叙文中的不同。记叙文里的叙事必须完整具体,而论述文中的事例论据则应简明扼要。文段以米开朗琪罗为例,要突出强调的是他的不借路最后导致的失败,从反面说明借路的重要性。与教皇的矛盾、助手的不完美以及他的艺术理念,这三点与中心论点联系不大,尽可舍去。为了强调借路的重要性,可在事例之后用因果论证或假设论证来加以拓展论证。
案例三:题外生题
人生要走向成功,需要自己铺就向前的道路。放眼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出色的个人能力。假使没有这样的能力,孔明怎能三拒玄德于草庐之外?假使没有这样的能力,比尔·盖茨何以从哈佛退学,着手创办微软?或许个人能力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但没有它,一个人绝不会成功。因此,走向成功,必须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自己铺就一条前进的道路。
——《铺己路,借他路》
剖析: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该文段本在阐明“铺路”的重要性,可是写至中途却游离了主题,转而说明出色的个人能力之于个体的重要性,与文段中心论点渐行渐远。“一议一话题,一话题一中心”是论述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在作文时要使自己养成统观全局和瞻前顾后的写作习惯,切不可天马行空,题外生题。
案例四:偏题离题
借道而行,在遭受困难、欺凌时也要将之踩在脚下,勇敢前行。苏轼,一代文豪,多次被贬,却依然坚挺,苦中作乐。他将苦难踩于脚下,发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冲天豪语;借助挫折磨砺己身,以乐观面对欺压,写出千古名篇——《赤壁赋》来激励后人,表明自己的心境。磨砺自我,面对苦难,借其而行,壮大自身。
——《借道而行》
剖析:写论述文,需要准确理解文意,表达应当严密、有逻辑、经得起推敲。该文段为了阐明借路的意义,以苏轼为例,错误地认为苏轼借助了逆境这条路,他的被贬遭际成就了他的文名。但而材料中,“借路”是指在为自己人生作规划时,可以机智灵活地顺势借助外在的有利条件,借助的是外在的优势而不是劣势,不是身处逆境磨砺意志实现人生的逆转。况且苦难逆境也不一定能使人最后成功,很多人还不是被苦难压弯了腰,磨灭了意志?我们可以适当转换一下角度,说苏轼借助“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借助诗词的力量,度过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劫难,从而旷达乐观。
二、观摩优秀范例,进行技法总结
以上是这次论述文写作中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出现的四种典型弊病及相应的解决策略。那么,在具体行文时,我们又该怎样布局、怎样组织语言以进行恰当的论证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看看此次作文中的优秀文段。
优秀文段一:
勇于铺路(论点),好比袁隆平探索杂交水稻,解决中国的食荒之难;好比邓稼先剖析原子弹,打破中国科技封锁的窘局;好比屠呦呦萃取青蒿素,拯救世界疟疾传播的无可奈何。(事实论据典例排比)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先锋,用几十年的心血铺成一条路,一条引领着千万后生的科技之路,精神之路!(分析句)正如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引用佐证)而他们勇于铺路的精神便是这句名言的最好写照。(重申论点)
——《铺与借,人生之路》
文段先提出 “勇于铺路”这一论点,再以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为例强调了他们身上的铺路精神,并及时进行分析,且用鲁迅先生的名言佐证,最后小结重申观点。可见,一篇典范的论述文应该思路清晰,论点首尾呼应,采用事实论据,至少使用一种论证方法。
优秀文段二:
世界上有一种成功叫步步为营,另一种成功叫巧夺天机。二者若能结合,那便是天衣无缝。(论点)西楚霸王项羽,曾大破秦军二十万,令各路诸侯俯首称臣。他在兴国之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用自己的棋子谋得人心,成在“铺路”。而败在“借路”,当淮阴王率兵而下,四面楚歌,背水一战,他兵马散尽,江东父老提醒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项羽却苦苦堅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操守。当初的那位不可一世的霸王,沦落为世人的唾弃者。(同一人物正反对比论证)当双方棋子短兵相接时,我们要善于借助对方铺好的路,这与其说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临危不惊的智慧。(重申论点)
——《 成在“铺路”,亦在“借路”》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强调“铺路”与“借路”的结合。采取正反对比论证,难能可贵的是用同一人物项羽的成败来论证,更见力度。
综合这两个优秀文段,我们可以看出典范的论述文在分论点论证上一般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立论准确鲜明,论据典型有用,论证时强议弱叙,结论处点题扣题;二是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采用总分总或总分、分总结构;三是论证方法多样,一般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
总之,要想写出优秀的论述文,必须追求论证的有效性。看论述文就要看论者如何论证,论点是靠论证“析”出来“辩”出来的。如果能避开以上论述文论证的雷区,且能注意行文中的其他细节,学生的论述文写作水平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摘自《作文新天地》,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