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对眼前得失看得越来越重,越来越急于回报。如果付出没有回报,很快就会放弃努力。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7成的受访者表示,身边这样的人有很多。近6成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处世态度功利心太重,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
为什么很多人一付出就急于得到回报?63.1%的受访者归因于人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个人精力有限;61.5%的受访者归因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急躁;57.7%的受访者归因于社会发展速度快,人们越来越珍惜自己的资源。
【多维解读】
解读一:年轻人急功近利和整个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
这样的一份调查,当下年轻人似乎又多了一个标签——“急于回报”。但是,放在当下社会环境里,“看重眼前得失,努力了没有回报,及时放弃,”这样的行事逻辑是不是一定要给它贴上“急功近利”或者“功利主义”的标签呢?有些年轻人急功近利确实是事实,这和整个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传统教育提倡沉下心来慢慢做事,但是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一些追求完美的年轻人就容易焦躁。因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们急于通过回报来认识自己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定位,以免浪费时间。而且现在网上很多人会展示自己的成功,导致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观方面,有的年轻人可能习惯了见效快,没有回报就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吃亏了。付出后追求回报也算是正常的,但不能太看重财富方面的回报。
解读二:没有耐心,不懂坚持,又怎么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呢
对于当事人而言,没看到回报就马上放弃,可能会让人觉得你没有毅力,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自身的发展。一个成熟的人,他会明白“不是什么样的付出都有成果”,他会明白“播种和收获永远不可能在同一个时节”,没有耐心,不懂坚持,这样的行事品格又怎么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呢?如果从传统道德评价来看,“急于回报”的年轻人一定是该被舆论“教育”的,因为他违背了“坚持”“等待”等优秀品格。对于“付出之后没有回报,是否该及时放弃”这样一种现象,从不同角度考量,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道德上有瑕疵,但经济学上却是一个理性选择。
解读二:及时“停止努力”的态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止损”
当你付出之后还没看到回报,于是停止了努力。这种“停止努力”的态度,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种“止损”呢?坚持是一种昂贵的品质,但及时止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如果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65.9%的受访者会反思自己,63.6%的受访者会思考值不值得继续付出。及时止损反而可以阻止自己进行无谓的努力和投入,这样的选择,也许更有助于自己的发展。
在劝说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坚持和不要急功近利时,我们常讲的一个故事是:同样的一碗小麦,聪明的人会把它留下用于播种;愚蠢的人会把小麦磨成面,做成馒头吃掉。后者常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急功近利”的人。但有没有想过,如果拿到小麦的人已经饿到临死边缘,前者的选择难道比后者聪明吗?当然,真正的智者会留下一部分小麦用于播种,其他一部分先磨成面粉做成馒头吃掉。
解读四:既要讲“天道酬勤”的故事,也不要轻易否认年轻人“及时止损”的选择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买茶饮的时候,为了避免思考时间过长、引起后面客人的不满,必须确认喝什么,再进去点单;在小店铺里买东西移动支付,还没有显示“支付成功”时,你已经挪出了店铺,听到“嘟”的一声,你用背影甩给店铺老板一声“支付成功,您查收一下!”;餐馆就餐,等餐时间超过8分钟,你就会表现出“失控”……在这样的生活态势下,又有多少人还有耐心去“等待回报”呢?当“快”字成为年轻人的生活信条时,传统意义上的那些行事品格是不是会被年轻人颠覆呢?我们要给他们讲那些“天道酬勤”的故事,但也不要轻易否认他们“及时止损”的选择。